发展成果发表时间:2022-09-18 16:38 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着力培养年龄结构合理、学术方向明确、学历层次较高、科研能力强、合作精神佳的青年学术骨干,在岗在编总人数 67 人(所本部 56 人,伤科 4 人,骨科 6 人,质子中心 1 人),其中高级职称 22 人、中级职称 16人、初级职称 22 人、其他 7 人,研究生学历占比达70%,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占比高达78%。 过去五年间,伤研所科研项目、经费、人才计划均实现跨越式发展:人才及科研项目数增长率近 50%,国家级课题占比从 20% 跃升至 23%。近五年,伤研所累计承担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170余项,总经费达7100多万元;发表学术论文(包括Nat Commun, Cell Death Differ、Adv Mater, Adv. Funct. Mater., Adv Sci、J Bone Miner Res、 Biomater等学术期刊)440余篇;获部、市科技成果奖7项;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(其中,已授权专利24项,实现转化5项)。被瑞金医院评选为2021年度“最佳发展团队”。
近五年在研课题统计 近五年来,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培养了国家中组部“万人/青拔人才计划”、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”、“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”、“上海市东方学者”、“上海市浦江人才”,以及“上海市启明星计划”、“上海市扬帆计划”,“上海市卫健委/科委学科带头人”等在内的各级人才计划共计30余人次。培养博士后30名(含在站),研究生41名(含在读),联合培养相关国内外博士后、研究生近100名。 过去五年间,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SCI论文实现历史性突破:文章发表当年影响因子增长近5倍,平均单篇影响因子从 7 分增长至 14 分。 2023 年文章质量、数量显著提高:发表 SCI 论文 140篇,总影响因子达 1871.772分,10 分以上文章数量已占总数近 6.5 成。
伤研所近五年论文发表情况统计 近五年瑞金医院/伤研所为第一单位的论文发表情况 近3年,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获各类奖项8项,实现专利转化5项,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: -2021年 第四届全国转化医学创新奖 (第一完成单位); -2021年 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(第一完成单位); -2022年 第十三届上海中医药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(第三完成单位); -2022年 第四届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专利三等奖 (第一完成单位); -2022年 苏州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奖三等奖 (第二完成单位); -2022年 广慈思南产医融合国际创新大赛三等奖 (第一完成单位); -2022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先进研究生导师团队 -2023年 第十四届上海中医药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为顺应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规划部署,以及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疾病认识的加深,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并依据《上海市重点实验室(医药领域)体系布局规划(2023—2025 年)》,研究所在现有组织架构和研究布局的基础上,未来还将深入拓展如下研究内容:(1)揭示骨关节及软组织病损尤其是退行性变等疾病发生发展机制,明确精准诊治靶点(关键环节),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递送等核心技术,促进成果的转化与临床应用;(2)探索康复评定、康复预防和治疗新方法,构建功能康复的智能化、精准化、远程化的服务体系和平台,改善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,促进功能康复;(3)诠释天然药物的化学基础与形成机制,进行多靶标组合活性成分的筛选、结构鉴定、靶标发现和作用机制研究,构建药源供应保障和药理学评价体系;(4)布局先进医用材料、数字医疗,集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,推进先进医用材料、数字医疗自主水平,研发用于改善、代偿、重建和替代功能障碍的新技术、促进组织再生的新材料;(5)提高中医药诊疗参与率,阐明中医关键诊断技术、针灸等特色外治技术效应的生物学基础;(6)针对中医药原理解析不够、中药全链条创新能力不强、疗效优势发挥不足等问题,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阐明重大疾病理法方药、中医特色疗法的机理,支撑发掘中医药有效成分,促进药物研发,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。 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合照 |